咨询服务热线 18428327139

为科研人员打造“智慧实验室”

时间:2023-10-31 22:26:29 来源:开云官方

  使用仪器设施时不为申请各种报表奔波、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下做实验、购买试剂能够轻松的享受快捷便利的“一站式”服务这些,可能是所有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共同的愿望。尽管它们看似与科研工作并不直接相关,但若实现了却能为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省去不少麻烦、带来身心愉悦。

  “未来的实验室将是更安全、智能、健康的生态系统,融实验室安全准入、大型仪器共享、实验室环境的监控为一体来管理,实验流程实现人机分离,避人所短,扬机器所长,让机器学习,使数据和人工智能(AI)为人服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天津市基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理科技)董事长王倩向《中国科学报》畅想着未来“智慧实验室”的样子。

  “智慧实验室”,让科研更简单、更安全、更高效。过去11年来,王倩和她带领的基理科技团队在这条道路上秉持匠心、砥砺前行、深耕不止。

  王倩是同行和同事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学霸式董事长”。高一成为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队员,并刷新了天津赛区的最佳纪录。高二被保送至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以全额奖学金被纽约大学录取,以疟疾发病机制为课题提前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医学院作癌症与转录调控方向的博士后研究。

  智慧实验室的想法是王倩在博士后期间产生的。2007年前后,国外脸书(Facebook)、领英(LinkedIn)等社交网站渐渐兴起,一些专门为医生们交流病例、药物使用等信息的平台也方兴未艾。“科研人员想交流怎么办?”从事科研工作的王倩希望有一个为科研人员所用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这个想法恰与同在哈佛医学院作博士后的复旦大学同学黄嘉(现基理科技总经理)一拍即合。2007年,基于美国公共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和专业服务平台在波士顿诞生,供科研人员查询经费、合作情况,在线交流等,一经上线年,北京奥运会盛况举世瞩目,远在大洋彼岸的王倩和黄嘉心潮澎湃,他们看到了正在快速地发展的中国。“国内科学家们很辛苦,他们值得敬佩,也急需好的科研服务。”王倩说,当时国内网络技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成熟了,他们盼望把先进的科研服务技术和理念带入国内,创立一个横跨东西半球两个科研大国的专业服务平台。

  “当时我们都傻了,国内没有一点数据库。”王倩至今记忆深刻,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基于已有数据和资源的服务平台是建不成了。他们决定走“曲线救国”之路,“基础数据来源于每一个人和每一次科研工作,我们大家可以提供工具和服务,让科研人员在一个社群里工作,这样数据和资源就可以慢慢聚集在一个平台。”王倩说。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等科研活动较为密集的主要场所。2008年10月,只有王倩和黄嘉2人的公司在天津注册成立,黄嘉负责技术,王倩负责市场、售后等技术以外的所有业务。他们从实验室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切入,致力于提高科研工作效率,解决科研管理中的难题。

  2009年,基理科技“开张了”,第一代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平台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式运行,受到了该院师生和管理人员的一致好评,节省了预约手工登记时间,精简了使用流程,解决了收费付费问题。

  为进一步满足全校师生和校级管理者的需求,2011年6月,他们研发的全国首家校级仪器智能化共享管理平台在南开大学上线运行,形成全国首例仪器设施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及自动化的管理模式。

  尽管“打响了第一枪”,但由于当时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在国内的接受度并不高,作为先行者的基理科技在艰难摸索中前行。“前6年,我们一共只有20家用户,后来投资人问我们那几年是不是转行了。”王倩开玩笑说。不过也正是在最近一段时间,他们得以精心打磨产品,用心培育市场。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旨在快速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提升科技资源利用效率。

  对基理科技来说,机会来了!公司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技术迭代,从第一代平台已慢慢地发展为集公共仪器的人员等信息管理、收费计费、预约送样、绩效考核、数据统计上报等必要工作流程于一体的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上的繁杂手续,为管理者提供节约时机、节约世界资源、易于操作的无纸化管理环境。此外,系统独有的贵重仪器使用统计功能,也使得管理者向有关部门提交报表变得轻松容易。

  除了让科研变得简单、高效,科研人员和管理者更关心的是实验室安全问题,这也是基理科技最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过去十年来,全国高校共发生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1万余起,死亡近30人。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受损甚至就此终止,令人扼腕。

  基理科技品牌总监陈嘉介绍,实验室安全工作涉及面广、危化品等试剂耗材品类繁多,不同高校重视程度、管理上的水准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流动性大、操作不规范等,这些都造成了实验室安全工作难以一蹴而就。

  历时11年,围绕实验室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基理科技打造了一整套融合安全培训、实验室准入许可、危化品精细化管理、气体泄漏监测与环境安全管理、安全检查管理和应急集中指挥等内容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比如有人没戴口罩、操作不规范、有毒物品泄漏等,系统会智能分级预警并提供对应的处置建议,同时大数据分析可精准辅助决策。”陈嘉说。

  此外,基理科技还开发了试剂材料安全管理平台,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从源头开始将试剂、耗材等实验材料的采购纳入统一管理,通过建立灵活的审核机制以及记录详细的使用台账,实现对采购信息、采购数量、经费管理、存放位置、库存上限、领取记录、废弃物回收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管。

  在基理科技人看来,信息化只是处理问题的工具,“我们坚持不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希望把根系扎在每位科研人员身边,让他们真正能够享受到福利。”王倩说。

  11年来,基理科技从当年的2人公司发展为如今150人的团队,服务超过30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市场占有率为60%,已成为实验室管理行业的领军企业。

  过去,基理科技分别从仪器、环境和试剂三条路线解决科研和管理中的局部问题。如今,基理科技正在打造智能、安全、健康的“智慧实验室”生态系统。

  陈嘉介绍,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到实验室的运行、管理等各环节,同时建立预警模型,实现实验室风险隐患智能感知、即时响应、及时预警,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管理者提供精准决策,全方位保障实验室人员的人身安全。

  “我国的实验室信息化智能化应用走在世界前列。”对于王倩来说,除了在现有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方面继续发力,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更多优质的综合服务将成为她和团队未来的中心任务。以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科研工作者,才能为搭建数据和资源平台奠定基础。

  “为科研人员提供最专业的一站式服务”,11年来,他们的初心和基理科技的使命始终未变。

  一路走来,坎坷和磨难常在。“无知者无畏,凭着做科研的劲儿就来了。”王倩说。面对愈加兴盛的行业发展形态趋势,甚至模仿者的竞争,“只能自己跑得更快一点,守好用户和口碑这条护城河,让基理科技走得更远、让我国的科研人员尽快享受到更智慧的科研服务”。

网站首页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