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服务热线 18428327139
当前位置:首页 > 开云ty

15万一只去年被VC疯抢的“实验猴”终于要上市了

时间:2024-04-15 01:06:33          来源:开云体育入口

商品简介

  近期,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诺思”)在上交所科创板IPO首发过会,此番IPO,益诺思拟发行不超过0.35亿股、募资16.02亿元,投向“益诺思总部及创新转化中心项目”、“高品质非临床创新药物综合评价平台扩建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用途。

  随着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新药研发节奏加快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因素影响加大了国内外对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的使用。为了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非人灵长类等动物成为了实验对象。尽管之前的小白鼠、兔子等是用于实验的常客,但由于新药研发的持续深入,某些免疫疗法,只能用跟人体的免疫系统最相近的猴子来实验。

  最为明显的是,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市场对食蟹猴需求高涨。具体来看,实验用猴的繁育周期较长,食蟹猴等实验用猴从繁育到能出栏用于实验,时间长达近4年。同时受技术、疫情及历史原因的限制,国内实验用食蟹猴繁育种群数量和繁育率持续下降,近5年出栏商品猴数量呈下降趋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实验猴存量仅有约3万只,市场上“有价无猴”的呼声慢慢的变大。供不应求下,实验猴价格也开始飙升。这也让在实验猴领域积极布局的益诺思,有了上市的资本。

  公开资料显示,益诺思成立于2010年,是国药集团下属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一家专业提供生物医药非临床研究服务为主的综合研发服务(CRO)企业,也是国内最早同时具备 NMPA 的 GLP 认证、OECD 的 GLP 认证、通过美国 FDA 的 GLP 检查的企业之一。其业务主要涵盖生物医药早期成药性评价、非临床研究以及临床检测及转化研究三大板块,其中非临床研究板块具体包括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非临床药效学研究。

  报告期内,非临床CRO业务系公司业务发展的基础,是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2020年至2022年该部分收入分别为3.11亿元、5.47亿元、8.22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均在9成以上;临床 CRO 业务2020 年至 2022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33.48%,逐步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根据招股说明书信息,益诺思接近一半的业务,与最近两年医药行业备受关注的“天价实验猴”有关。

  作为与人类基因最为相似的动物,实验猴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业务的核心参与者,也是益诺思主要的原材料。报告期内涉及使用实验用猴的业务产生的收入分别为1.17亿元、2.6亿元和4.14亿元,占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5.12%、44.77%和48%,且2022年已接近50%。

  益诺思的主要经营业务毛利率变动主要受销售价格、原材料采购价格、人力成本等因素影响。“有价无猴”、“一猴难求”,是过去两年行业内对于实验猴的深切感受。其采购价格由2020 年的 2.73万/只上涨至 2022 年的10.78万元/只,提高了益诺思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此外,2022年最常用的实验猴之一的食蟹猴市场行情报价曾一度高达19.40万元/只,较2020年3万元/只的价格已经暴涨了546.67%。

  在此前实验用猴的供给紧张和价格飙升阶段,为了应对风险,益诺思采用了多种对策。一个策略是买早买小,也就是提前买下未达到试验条件的猴子,降低最终的采购成本。另一个策略是用股权绑定供应商,益诺思的上游实验猴供应商华珍合伙、金港生物(国家实验灵长类种质资源中心海南基地)在IPO之前都成为了公司的新股东,分别持有2.94%和0.88%的股份。

  在益诺思的上市委审议中,实验用猴也成为询问重点。上市委要求益诺思结合2021年、2022年向华珍合伙和海南新正源采购实验用猴的数量、单价,以及同期实验用猴公开对外招标价格情况,说明公司向其他利益相关方采购价格的公允性。同时,要求公司说明研发费用归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据益诺思回复函,截至2023年6月底,食蟹猴价格基本稳定在12万元/只左右,恒河猴价格基本稳定在9万元/只左右,分别较2023年初的15万元/只、10万元/只,下降了20%、10%左右。

  公开资料显示,关于实验用猴,益诺思表示,综合2020年至2022年的实验用猴市场变化导致的价格波动情况去看,随着实验用猴的价格持续上涨,公司实验用猴成本占比持续不断的增加,虽然公示可以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将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风险转嫁给下游客户,仍难以避免对整体毛利率的不利影响。

  此番IPO,益诺思拟发行不超过0.35亿股、募资16.02亿元,其中10.45亿元用于总部及创新转化中心项目的建设,3.57亿元用于扩建高品质非临床创新药物综合评价平台,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此外,今年7月,益诺思总部及创新转化中心项目在张江科学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正式开工。该项目总用地面积24.66亩,建筑面积7.7万余平方米,总投资10.45亿人民币,建设内容有益诺思总部、非临床评价实验室、临床分析与转化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该项目预计在202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据不完全统计,益诺思最近三年完成了近10亿元的融资。益诺思招股书中显示,益诺思在申报上市前12个月中新增股东为国药集团、上海科创投、华珍合伙、金港生物、每益添合伙和黄山文旅基金,均通过增资取得,入股价格为32.14元/股。其中,华珍合伙、金港生物是益诺思的供应商,专门干实验用猴繁殖和饲养;每益添合伙为益诺思南通子公司的员工股权激励持股平台;黄山文旅基金与益诺思曾共同在黄山合资设立公司。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益诺思并无自然人股东,也不存在外资股份,国有股东包括医工总院、张江生药基地、国药投资、国药集团、公共技术、浦东新产投和上海科创投,持股票比例超过70%。其中,医工总院直接持有益诺思 2820.4561 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 26.6748%,系公司控制股权的人。而国药集团直接持有益诺思622.3318万股股份,占其总股本的5.8858%,同时国药集团通过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医工总院和国药投资间接持有益诺思 3,966.6044万股,占总股本的37.5147%,合计持有益诺思43.4005%的股份,实际支配的股份表决权超过30%。2021年5月,益诺思完成第一轮3.7亿元增资,投后估值11.6亿元;2022年6月,益诺思完成第二轮5.98亿元增资,投后估值33.98亿元。

  换言之,国药集团是益诺思毫无疑问的大股东。今年上半年,国药控股实现3009.5亿元营收,位列四大流通公司之首,几乎相当于整个科创板医药上市公司市值的一半,其中分销业务2254.33亿元,占总营收比74.91%。

  我国 CRO 行业企业较多,市场化程度较高,除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等少数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外,其他多数 CRO 公司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根据 Frost & Sullivan 的市场规模数据折算,公司整体业务2021年在中国 CRO 市场占有率约为0.90%,距离头部一站式 CRO 企业尚具备一定差距。但是在非临床CRO 市场中的非临床研究阶段,发行人营收占比排名第6。总体而言,公司在国内开展非临床阶段研究服务的 CRO 公司中收入规模排名较为靠前,已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

  相关公司方面,国金证券指出,实验用猴已慢慢的变成为临床前开发业务的关键稀缺资源,对临床前CRO企业的订单承接和订单执行起关键性作用,能关注实验用猴等动物资源充足的临床前CRO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比如昭衍新药、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美迪西等。

  2019年11月,药明康德子公司凭借8.04亿元的价格,收购苏州康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其目的直指苏州康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的2万余只实验猴,本次收购完成后,药明康德一跃成为“猴大户”。康龙化成则紧随其后。2021年,康龙化成分别以1.1亿元和2.06亿元的价格获得肇庆创药50.01%控股权以及中科灵瑞的100%股权,拿下近1万只实验猴。2022年4月,昭衍新药以大约8.30亿元和9.75亿元收购云南英茂生物和广西玮美生物,其目的自然也在于实验猴。昭衍新药在广西梧州开工建设大动物繁殖基地,该基地具有1.5万只猴的饲养能力。随后,昭衍新药花费18亿元,收购两家实验动物模型公司——玮美生物和英茂生物,拿下超过2万只猴子的存栏量。

  不过到了2023年,实验猴的价格有逐渐退火的趋势。据中国政府采购网实验猴采购2023年第一批采购招标项目公开招标公告显示,中国政府采购网欲以393.6万元采购32只恒河猴,平均价格每只12.3万元,相比于2022年价格最高时期已有较大的回落。

  益诺思总部及创新转化中心项目是浦东新区2023年集中签约的重大科学技术产业项目之一。今年2月1日,浦东新区举行“抢先机 拼速度 闯新路——2023年重大科学技术产业及配套项目首轮集中签约暨开工仪式”。其中重大科学技术产业集中签约项目共计88个,总投资额约341亿元。益诺思总部及创新转化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此外,在构建基金方面,浦东也下大手笔。比如,浦东科创母基金2019年10月设立运行,目前已组建7只子基金,形成总规模150亿元的子基金群,带动社会投资约500亿元。其中,77%的所投企业注册于浦东,55%的项目三年内申报科创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经过30多年发展,浦东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最集聚、研发管线最多、新药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2022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3300亿元,诞生了全国15%的原创新药和10%的创新医疗器械。今年到目前为止,浦东新区已有4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在国内处于前列。

  在推动产业和资本融合方面,制定“1+2”创投政策体系,9月28号已经全面对外发布。聚焦生物医药等硬核科技,立足细胞基因、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通过更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创新和资本要素融合,助力浦东打造生物医药世界级产业集群

  而从市场表现来看,据张通社Link数据库统计,2023年上半年,上海市医疗健康行业一级市场融资事件共112起,其中55起披露了融资金额,披露金额合计96亿元。总的来看,融资数量同比降低25%,环比降低27%;融资金额同比减少42%,环比减少24%。但具体到地区来看,在上海市的112起医疗健康行业融资中,浦东新区以62起占据第一,占比55%;其次是闵行区的11起、奉贤区的10起。浦东新区的融资多数发生在张江和临港园区,二者合计占了浦东融资事件的84%。

  近两年,上海在生物医药科技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创新成果来看,近五年上海1类创新药和三类创新医疗器械上市数量分别占全国的1/4和1/6,均位居全国前列,尤其是两款car-t细胞药物国内首发。从创新潜力看,2022年,上海共获批1类创新药临床批件178件(其中细胞与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批件19件),较2018年(70件)年均增长20.5%;2022年有14个医疗器械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较2018年的9个年均增长9.2%;2022年生物医药领域专利授权13543件,较2018年(4200件)年均增长26.4%。2023年,上海生物医药创新继续保持良好的态势。据统计1-8月,上海共获批1类创新药临床批件133件,其中细胞与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批件20件;8个医疗器械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

  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步扩大,以及上海政策土壤的变好,能预见的是,上海或将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网站首页 提供技术支持